五載奮楫譜新篇 絲路交響鑄華章——國際公司“十四五”共建“一帶一路”紀實 |
|
|
|
|
“十四五”時期,國際公司錨定“國際優先”發展戰略,務實推進“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實施。業務范圍覆蓋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以實際行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彰顯了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五年來,公司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始終篤行不怠、改革創新,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譜寫了團結發展的精彩樂章,為這一偉大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堅實的四局力量。 戰略賦能,推動國際業務乘風破浪 戰略引領“三位一體”穩健進階。“十三五”期間,緊跟集團公司“三步走”戰略,國際公司確定了“三位一體”管控模式,即機關本部、國別分公司、項目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模式,明確三個平臺責權利,厘清職責,完成了機關本部管控職能和項目利益中心的打造。“十四五”期間,國際公司重點推進國別分公司實體化建設,選玻利維亞、安哥拉、埃塞分公司作為首批試點,伊拉克分公司緊隨其后實施,由分公司全面調配資源、管控項目、拓展市場、打造人才梯隊等,截止2025年底,已在組織架構、制度建設等方面初顯成效。 戰略引領國別分公司實體化全面展開。規范各分公司部門及人員配置,明確項目提級管理范圍,明細更層級職責,規范各項業務流程。強化境外合規經營,加強各業務培訓,深化流程認知,工作執行力大大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打通青年成長成才渠道,落實績效二次分配,激發駐外員工干事創業激情和靈活性。美洲分公司、伊拉克分公司、埃塞分公司和伊拉克分公司實體化處于探索階段,在經營、履約、市場開發等方面為國際業務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戰略引領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根基。分析人才隊伍打造瓶頸和困境,規劃人才重點培養方向,分階段制定人才打造計劃。組建由班子、機關部門負責人帶隊的內訓師,每年開展業務培訓,強化關鍵崗位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動態跟新后備干部庫和青年人才庫,每年滾動評價人才庫人員,確保人才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立足國別分公司實體化發展需要,建立由高級人員、中級人員和初級人員年輕后備干部庫,經過報名面試等流程,共計36人入庫。高級人員先從項目班子成員鍛煉培養,后續根據個人工作能力和表現再進行深入培養。 戰略引領境外市場實現新突破。“十四五”期間,落實“國際業務優先”發展戰略,聚焦“水、能、城、礦”領域,落實“事先算贏”要求,創新打造自有海外品牌“HLBD”,突破進入哥倫比亞、巴西、智利等國別,填補礦業、水泥廠領域空白,進一步優化現有市場布局。伊拉克水泥廠項目、伊拉克示范學校項目成為駐扎伊拉克市場的首個大型支撐性履約項目,哥倫比亞圣弗朗西斯胡安娜和玻利維亞光伏項目是公司海外首批簽約的光伏項目,實現了新能源領域新突破,開辟了公司新能源領域新天地。 精益管理,助力國際業務提質增效 項目精益化管理系統推擠。堅持“一切工作到項目、一切聚焦干項目”,按照“一國別一策,一項目一策”要求,創新管控模式,集中精力抓項目、抓現場,全力以赴抓推進、抓落實,打造“示范工程”“標桿項目”。伊拉克水泥廠項目是集團首個海外賣方信貸項目,公司在境外首個水泥廠項目,集全局之力,扭轉不利之局,最終打造出效益、形象雙豐收的標桿項目。伊拉克學校項目是伊拉克教育重建的重要民生工程,公司承擔的189所學校,在較短時間內按照標準順利交付,為當地師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安哥拉索約公路項目,經過停工等階段,最終順利完成,成為安哥拉沿大西洋西海岸貫通南北的一條石油交通“大動脈”。安哥拉羅安達城網項目如期完工,為當地30萬個家庭帶去光明。這些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業務和集團的高度認可,樹立了企業良好品牌形象。 “十四五”期間,國際公司強化各項舉措,主動作為,以精益管理促減虧扭虧提質增效,使境外16個在建項目履約整體向好,在國別領域、行業領域實現新突破,持續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在海外市場砥礪前行,將更多合作的藍圖化為現實。在項目建設前期,扎實做好前期策劃,預測項目潛在風險,初步明確項目施工方式、設計方案、物資采購、分包板塊、組織架構、人員配置等,為項目后續順利開工奠定基礎。建設中,通過深入分析項目進度、技術、質量風險、現場施工環境和進展情況,制定《主客觀制約問題清單》,通過建立《重大技術、進度風險監控月報表》,以月報、季報形式在內部進行通報,對標對表,推動項目施工進度,為項目履約創效提供基本保障。針對尾工項目管理,國際公司做好項目復盤,總結經驗,落實銷號責任制,明確專人負責、統籌推進。 境外合規經營取得成效。國際公司將合規建設與經營業務相結合,深化法律、合規、風險、內控一體化全流程管控體系工作全局,統籌思考、整體籌劃,確保同步實施,并以“合規管理強化年”活動為契機,強化國際項目的政治監督和專業監督。定期對項目風險進行調查、識別、評價,將項目潛在風險及時遏制,降低企業損失。同時每年開展2-3次核心培訓,打造多場移動端微課堂。并創新設立的"模擬法庭"實訓項目,首創“模擬法庭”實踐活動,通過劇本編寫、跨單位參賽,獲北京片區優秀獎。此外,國際公司加大風險分類管控,年均識別重大風險點10項,專項方案。連續五年實現內控缺陷整改率100%,每年開展內控有效性評估。 科技投入結碩果。“十四五”期間,國際公司科技投入共計2.9億元,專利25項,其中發明3項,實用新型22項。其中,伊拉克水泥廠項目在重油電站大型儲油罐安裝施工中,創新采用分片卷制及倒裝施工方法,為項目取得了53萬元的經濟效益。安哥拉索約公路項目、羅安達城網項目獲得青海省建設工程“江河源”杯獎,玻利維亞伊比利蘇水電站項目和伊拉克水泥廠項目獲得“海外工程優秀營地”。其中,玻利維亞伊比利蘇水電站項目獲得“2024國際工程綠色供應鏈管理標桿項目”稱號,安哥拉羅安達城網項目獲得“2024年境外可持續基礎設施專項榮譽-福慧民生項目”獎項。 深耕履責,和合共濟創未來 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建多個項目,造福萬人用水、用電問題,公司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展現央企擔當,將項目技術傳教于屬地人員,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提高當地人員業務技能。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義務為項目周邊城市、村鎮修路、捐贈,構建了中屬兩國友好友誼。“十四五”期間,國際公司因地制宜構建屬地化人才體系,各項目平均屬地員工均為70%以上,最高占比高達93%,捐贈金額為524,951.36元。 屬地化建設深耕不止。國際公司始終堅持美美與共藍圖為指引,深入推進屬地化建設,在伊拉克聘用屬地化工程師150余名,參建伊拉示范學校項目和伊拉克水泥廠項目。在玻利維亞從當地圣西蒙大學招聘89名大學生,充實至項目部各部門、各廠隊。在泰國華富里鐵路項目組建20人緬甸籍鋼筋加工自營隊伍,通過精準量化管理,將鋼筋損耗率控制在2.46%以內。在安哥拉庫內內大壩項目開設“導師制”實操課程,系統培養技術工人。在坦桑尼亞項目屬地化比例高達93%。各項目累計創造逾1700個本地崗位。 畢業于巴格達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約瑟夫,于2022年4月加入項目部。從初期缺乏經驗,現場管控能力不足,通過技術交底、中伊技術交流、安全生產及質量管控等培訓,他的能力顯著提升,管理范圍從5所學校擴展至10所,成為屬地員工成長與成就的典范。 玻利維亞伊比利蘇水電站項目屬地員工貢薩羅,作為公司海外項目團隊的資深成員,從最初的密西庫尼水庫項目到如今的伊比利蘇水電站,他已從一名大隊長逐步晉升為項目副經理。該項目也實現了從“中方主導、屬地配合”到“屬地工程師全面牽頭、全員本地化”的運營模式轉型。 社會責任履行展現當樹形象。走進當地、融入當地,公司采取了多種方式,包括屬地化建設、捐贈、義務勞動等。在每年雷鋒月集中組織開展履約當地社會責任活動外,也不定期根據項目所在國、村鎮需要進行。在伊拉克片區,項目團隊成功舉辦開齋節聯歡活動,中伊員工共同制作傳統美食、欣賞民俗表演;泰國片區創新開展“中泰文化周”,通過設立漢語角、泰語課堂等雙語學習課程,搭建文明互鑒的橋梁;玻利維亞片區主動對接當地政府,聯合開展的的喀喀湖生態清理、社區環境整治等公益活動;安哥拉、埃塞俄比亞等片區持續開展教育援助、物資捐贈等系列幫扶活動。 “十四五”期間,國際公司從疫情沖擊下的逆勢突圍,到數字驅動的營銷變革;從伊拉克校園里稚嫩的讀書聲,到安哥拉旱區涌出的清泉;從水泥廠矗立庫區的工業脊梁,到水電站點亮高原的綠色能源.....以實體化改革激活前沿陣地,以屬地化經營扎根一方熱土,以精品工程傳遞中國質量,以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未來,國際公司將繼續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發展浪潮,以更創新的模式深化國際協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新的力量。 |
|
|
|
| 【打印】 【關閉】 |



